账号:

密码:

验证码:

免费注册

听力言语一级残疾人凭着自身努力成为技术能手
浏览:376次  发布时间:2019-08-18 14:15:32

2019年5月23日 广西新闻网

      5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梧州市万通风机制造有限公司职工、听力言语一级残疾人彭永康作为自强模范受到表彰。

     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是我国给予残疾人事业战线突出贡献者及集体的最高褒奖。从业43年的彭永康,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精通开料、焊接、安装等风机生产各项工艺流程的技术能手。他不仅是车间的主心骨,还带领手下一帮聋哑残疾人“徒弟”在岗位上发光发亮,在风机厂成就了一段自强不息的佳话。

     学技术一个月

     用掉三盒粉笔

     1976年,15岁的彭永康从桂林聋哑学校毕业后来到原梧州市风机厂,成为一名学徒工。

     当时的风机厂是一家隶属民政局的福利企业,一线车间工人基本都是聋哑残疾人。由于师徒之间只能用手语交流,技术的细节微妙之处往往难以完全用手语表述出来,为此,少年的彭永康上班时认真看师傅焊接,下班后就到处找边角料和师傅丢掉的焊头练习。听不见声音、说不出话,甚至看不懂图纸,这些问题都是横亘在彭永康面前的难题。但是,他不气馁,总是随身携带一盒粉笔,心中有什么疑惑,只要见到厂里的老工人,就通过在地上写字的方式提问,曾经一个月用掉了三盒粉笔。

     凭着这股好学习的劲头,进厂仅半年时间,彭永康不仅学会了焊接,而且还掌握风割、打磨等较为高难的技术活,逐渐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

     自创模具

     为公司节约近10万元

     除了不断增进自己的技术外,在寂静的世界中,彭永康和一群聋哑工友们还把心思用在工艺的革新上。风机厂很多设备、工装都是技术人员和工人们设计制造的。彭永康带领车间工人根据平时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改良了风机的钻孔模板、进风口压制模具等大小几十项工装模具的设计及制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1987年,他带领班组生产的4-72通风机和Y5-47引风机系列产品被上海锅炉研究所评为一等品。

     进入21世纪后,公司开始承接22#~28#大风机的生产业务,但当时公司并没有那么大的进风口压制模具。面对这个难题,彭永康和车间工友们反复钻研摸索,寻找到了破解的思路。他向技术部门提出将圆环分成三段,分段压制后再拼接,用厚钢板来制作成型模具。经过技术部门论证,彭永康的这个方法可行,并安排由他带领的车间制作。仅这一方案,就直接为公司节约近10万元的模具费用。

     “我们虽是残疾人,

     但产品是完美的”

     工作中,客户不会因为工人是残疾人而为产品付出更高的价钱,相反,培养一名成熟的聋哑工人需要比常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我们虽是残疾人,但我们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彭永康对待自己经手产品的质量近乎吹毛求疵,也常比划着对残疾工友们传导信念,要大家好好珍惜每一个客户及每一份订单。

     一次,客户来提货,彭永康在帮忙装车时发现有几处风机外壳边缘有毛刺,两处焊路有虚焊,他马上把风机吊到一边,自己动手把毛刺打磨光滑,把焊缝补好。客户急着赶路,说小问题不影响使用,不必处理。见状,彭永康马上叫来厂里的翻译,比划着为顾客解释说,毛刺容易割伤使用者的手,虚焊虽不影响使用,但时间长了也是一种隐患,因此,这些问题应处理好再出厂。这事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六年后,客户再来购买风机,到车间就问:“那个大块头工人(指彭永康)呢?”彭永康用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也为公司带来了许多回头客。

     随着业务的发展,客户要求的供货周期越来越短,工人们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有些年轻工人有情绪,彭永康在下班后就用微信视频跟班组长谈心,开导大家。他表示,残疾人就业的岗位还不是很多,大家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靠自强立足于社会,才能为更多的残疾朋友创造就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