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残缺手指撑起“五味”人生 |
浏览:741次 发布时间:2019-01-02 14:33:43 |
记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奖者刘洪霞
刘洪霞精心照料着自家的脱贫“功臣”大黄牛。 本报记者刘心杨摄 “我把手指放在你脸上,感觉到没有?大拇指和别的手指不是一个温度,可能是少了关节不过血吧。”还没到最冷的季节,还没穿棉衣,刘洪霞的手却离不开手套。在牛棚外,她把右手大拇指放到记者的脸上,说起这根伤残的拇指并没有太多感伤。 10月17日上午,国家扶贫日那天,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召开。萝北县太平沟乡石虎沟村村民刘洪霞站到了领奖台上,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刘洪霞1984年出生,四级肢体残疾,大她两岁的丈夫因车祸落下3级肢体残疾,10岁的女儿正在读小学。在前往刘洪霞居住的中俄边境小村石虎沟村的路上,记者想象着她的样子,猜想着她获奖后激动的心情。 将所有荣誉用一把锁“锁住” “农村人皮实,这点伤不耽误干活!”当记者小心翼翼地问她受过伤的拇指是不是影响劳动时,没想到她的回答如此轻描淡写。“你这是来得早,明年开春我就不在家了,我要去草原上放牛,住窝棚,没几个月回不来。”刘洪霞说话爽快。 “刚从北京领奖回来没几天,心情怎么样?”“领奖的时候真懵,没见过那么大阵势啊。从村里到北京,一路上都是村支书赵秋波领着我,他就是我的代言人。”刘洪霞说,她是在喂牛的时候接到电话的:“告诉我去北京领奖,听说要去好几天,正赶上秋收,家里活谁干啊?村里给我找人帮我家收苞米、铡草喂牛我才去的。连我领奖穿的那身衣服都是帮扶干部太平沟乡乡长安立华给我置备的呢!” 刘洪霞家的柜子上整齐地摆放着两个绶带,一条是“萝北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十佳养殖能手”,一条是“全国脱贫攻坚奖”。说起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荣誉称号,刘洪霞小心翼翼地打开柜子上的锁,拿出奖杯、奖牌和荣誉证书:“这个奖太重了,感觉这个荣誉压在自己身上,就怕配不上这个奖。以后要干得更好才行!” 获奖后,刘洪霞并未觉得生活有什么变化。她将荣誉锁进柜子,每天仍是忙不完的农活,铡草、拌料、喂牛、喂猪…… 遭遇重创之后重拾生活勇气 2014年,刘洪霞的生活发生了大变化。那年6月15日,一场意外的车祸突如其来。刘洪霞的丈夫郑广才被撞,住院104天,花了20多万元。“我们两口人不到三亩地,当时本打算攒钱在县城付首付买楼陪读,没想到发生了车祸。那时候心情真是崩溃到了极点。”刘洪霞说,一场车祸,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更让她伤心的是丈夫的“心结”。“以前身体好的时候,他可能干了,在稻田地里打工,3个月赚17000元,自从卧病在床,他总觉得自己是累赘,我只能劝他然后自己偷偷流眼泪。”那一年她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此时,父老乡亲都鼓励她,为她出谋划策,想脱贫办法。刘洪霞整理心情,抛弃了在县城住楼房的“梦”,踏踏实实研究在村里她能干什么。安立华看刘洪霞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考虑到石虎沟村不但是五味子、平贝种植的专业村,还是有着120余头黄牛、300只绒山羊养殖的专业村,就鼓励刘洪霞种五味子、养牛。刘洪霞的丈夫康复3个月后被鉴定为3级残疾,但也能帮刘洪霞干些活。刘洪霞种了4亩地五味子,种苗是帮扶人免费提供的,养了3头母牛。一家人在遭遇重创之后重拾生活的勇气。 2017年9月的一天,刘洪霞在粉碎牛饲料的时候,右手带入正在旋转的机器中,拇指没有了关节,在丈夫鉴定为3级肢体残疾的第三年,刘洪霞被鉴定为肢体4级残疾。村里的乡亲们都感慨小两口的命运多舛,但刘洪霞却说,我们要通过自食其力脱贫。有一次,乡里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来到她家。丈夫郑广才说:“我身体恢复得挺好,现在还能喂牛。”刘洪霞说:“我现在就是右手残疾,家里的农活都能将就着干。” 好日子要靠双手创造 双手并不健全的刘洪霞践行着“好日子要靠双手创造”的人生信条。今年年初,她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又种上了3300棵五味子苗木,她家的五味子又多了3亩。萝北县扶贫办为她提供了200根水泥桩。7亩五味子、14头黄牛,刘洪霞主动申请脱贫,还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刘洪霞说,党的扶贫政策好,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党的温暖,我要成为一名党员。 刘洪霞说,在北京领奖时,有一个宣誓环节,她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自强奋进,用劳动创造幸福”。对于今后的生活,刘洪霞有很多打算:“我们村很多户种五味子,我想等条件好了,建五味子烘干基地,让村民的五味子卖出更好的价钱。我脱贫了,如果能带动别人、帮助别人那是我最高兴的事。” 从负债致贫,到脱贫致富,刘洪霞的脱贫故事感染着每一个人。刘洪霞有一张照片,是她和一串串红红的五味子合影。都说人生百味,刘洪霞对于生活有五味杂陈般的感慨,红红的五味子定能映红她的“五味”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