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验证码:

免费注册

助残政策唱响“广州经验” 保障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浏览:289次  发布时间:2018-05-27 14:39:05

2018年05月17日 广州日报 记者 卢文洁  穗残宣

广州肯德基天使员工施瑞都在“无声”工作中

      今年的5月20日(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围绕今年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广东省政府残工委、广州市政府残工委、番禺区政府残工委将于5月18日在番禺区联合举办广州地区全国助残日活动暨第八届残疾人文化节启动仪式。

     据最新统计数据,广州全市持证的残疾人总数合计158606人。目前,广州残疾人事业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推出系列政策和服务唱响了助残的“广州经验”。广州市残联积极作为,力保全市近16万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在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我们来盘点一下广州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果。

     残疾人“乐活”故事

     参与文体活动,他们积极融入社会

     17岁时突发骨肉瘤,左下肢被截肢,张雪梅的人生忽然陷入了黑暗。治疗康复后,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张雪梅也经常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幸好,6年前她开始参加残疾人群体的轮椅篮球运动,经常到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训练,在运动中重寻了欢乐。“以前我很少出门,朋友也很少,现在打篮球让我走出家门结识了各个地方的朋友,我们打比赛获得荣誉,见识丰富了,人也更独立乐观。”今年25岁的张雪梅深有感触,她觉得残联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及运动场所很好,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也是个很好的“交友平台”。

     患了小儿麻痹症的林银海也是一名运动员,他是国家轮椅篮球队男队的绝对主力。林银海今年32岁,打轮椅篮球已经12年,运动使他看起来状态很好。“我希望更多有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尝试下适合的体育运动,通过运动有利于肢体康复,我自己练篮球12年,一年到头很少生病。”林银海笑谈自己的“运动经”。

     从残疾人文体活动中享受到乐趣的还有梁启冠老人,他是广州市残疾人合唱团的成员,和队员们在一起“歌唱人生”已有10年。梁启冠说歌唱给他带来身心愉悦,认为这是“很好的参与社会方式”。10年之间,梁启冠目睹合唱团成员增长了一倍,残联为合唱团聘请青年指挥家担任指导老师,大家水平日益增加,去年参加“2017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还拿了银奖。

     接受就业培训,他们勇敢迈向职场

     遭遇人生突变,小吴患上精神疾病,经历住院、治疗、出院、复发、再住院的反复病痛折磨,小吴十余年的经历可以说“不堪回首”。她没想到的是,通过康复和就业培训,她今天还能够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在四星级的酒店里做传菜员。传菜员虽说是份简单的工作,对小吴来说却已经是“人生奇迹”。

     十年前,小吴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来到广州市康宁农场接受康复培训。通过康宁农场旨在推荐病情稳定的康复者进入到餐饮店中就业“社会适应能力辅导”短期实训项目,小吴在家人鼓励下重新回到了“职场”,虽然只是做餐厅最简单的活,但对长期脱离社会的她却是艰难的挑战。小吴咬牙撑过最难的时刻,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洗碗和传菜的技能。如今,逐步适应“新角色”后,小吴已经在繁忙的节假日里也能应付自如。

     残疾人虽然有身心障碍,但和其他人一样,有着一颗为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做出贡献的心。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是免费为智力残疾人提供职业康复培训的公益机构,雯雯从2005年起在中心接受职业培训。刚进来时,她性格比较内向、害羞,不仅家长没有信心,雯雯本人也对就业前景非常迷茫。幸运的是,雯雯在展能中心遇到很多热心帮助她的老师,除了日常训练还额外给她“定制”赏识教育,通过系列小任务提升雯雯沟通能力和咨询心。半年培训后,雯雯在技能上能很好完成任务,礼貌待人方面也飞跃进步,她变得比以前开朗,增强了就业能力。去年5月,雯雯通过展能中心的推荐终于成功就业,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广州这些政策和服务让残疾人普遍受惠

     在广州,持证的残疾人有近16万,残障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共享改革开放及社会治理成果。政府为残疾人提供生活补助、医疗养老、社区康复、教育等方面的资助及补贴政策,不少补助标准较高。

     最低生活保障去年两万多人获益

     广州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低保家庭的重度残疾人,按200%的保障标准进行分类施救,对低收入困难家庭的残疾人单独进行保障。数据显示,2017年度全市有2万余名残疾人从救助中获益。

     广州同时完善残疾人的生活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生活津贴的发放范围已经扩大到家庭生活困难的全部低保低收入残疾人和就业困难、成年且无经济收入的重度残疾人以及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2017年,残疾人生活津贴和护理补贴标准继续提高——生活津贴每月标准从原来100元提高到150元,重残护理补贴每人每月标准从150元提高到200元。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可以同时申领两项补贴,最高每人每月可领取350元。

     全国独创:持证残疾人全纳入医疗救助

     在建立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住院救助和门慢门特救助基础上,2017年,广州市残疾人医疗救助再添新措施:将持证残疾人全部纳入了医疗救助范围,享受政府资助免费参保待遇,并为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购买了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

     “残疾人全部可享受医疗救助,解决了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残疾人‘病有所医’的目标,广州这项措施在全国具有独创性。”广州市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措施惠及全市9.2万名残疾人,仅2017年度,广州市残疾人享受医疗救助的就有26.57万人次,涉及救助资金2.45亿元。

     残疾人康复资助项目总量居全国领先

     残疾人要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功,需要经过康复之路。目前,广州市市、区两级财政按不少于户籍人口4元/人的标准安排残疾人康复资助经费。

     符合资助条件的户籍残疾人,不论残疾等级和经济条件,可获得涵盖精神科门诊和住院、残疾矫治手术、五类康复训练(肢体、脑瘫、智力、孤独症、听力)、全年龄段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残疾人证办证确诊资助在内的康复资助服务。目前已将214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资助保障范围,满足残疾人多元化、专业化的医疗康复需求。

     广州在全国率先建立区域性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立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模式,全市12个中心为社区精神障碍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援性服务,与广州市康宁农场的农疗及住宿训练服务、广州市康纳学校的孤独症康复训练和指导服务、广州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春晖庇护工场的庇护和支援性就业服务及社区188个康园工疗站,共同构成有广州特色的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体系。

     资助残疾人养老保险,财政投入近两个亿

     在对就业残疾人实施帮扶的基础上,2015年广州市出台政策资助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残疾人按个人缴费标准的第六档110元进行资助,每人最高可享受资助额为1.98万元;对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但不足缴费年限的残疾职工,按最低缴费基数的14%进行补贴,资助其购买职工社保直至其可以领取退休待遇,按目前资助标准估算,每人最高可享受资助额超过7万元。

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共有5万多名残疾人申请了参保资助,政府为此投入资金近2个亿,为全国同类保障制度中力度较大。

残疾人学历教育资助提高标准,最高一次奖八千

     五年来,广州市每年提供教育资助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超过7000人。今年,广州市修订了《广州市残疾人教育扶助办法》,残疾人接受学历教育的都可获得政府的补贴奖励。教育奖励标准明显提高:获得大专学历一次性奖励4000元,本科一次性奖励5000元、硕士一次性奖励6000元、博士一次性奖励8000元。

     首推残疾人意外伤害综合商业险

     广州市为全市残疾人统一购买“交通工具意外伤害及人身意外伤害医疗综合保险”,通过商业保险途径,为残疾人建立起综合人身保险保障补充机制。

     令人瞩目的是,这一保险创下几项“全国领先”:为全国首个为残疾人“定制”的商业保险,也是目前覆盖人数至多、保障至全的残疾人专项保障,同时也是首个突破了商业保险公司对特定保险人(精神、智力残疾人)投保限制的保险产品。该项保险19元/人,经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分公司承保。

     公交导盲系统的“广州标准”

     据抽样调查,我市视力残疾人6.09万,持证视力残疾人超过1.1万人。建立公交导盲项目是方便视力残疾出行的一个重要举措,广州市交通委员会联合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公共交通导盲系统,在城区11000辆公交车和7000个公交站台,安装电子标签,建立手机——公交站台——公交车互动的导盲系统,目前已有超过2万名的用户下载并使用系统自助出行,实现盲人通过手机语音引导自主乘坐公交车。该系统让不少从事按摩、调律等工作的视障人士将公交车辆作为通勤和出行工具,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该系统曾多次参加广州市、广东省科技创新成果展览,并获得第十五届亚太信息科技大奖赛优胜奖。成都、澳门等地相继赴广州考察调研,澳门交通事务局已经将该项目引入澳门。

     还有这些惠残政策和服务值得关注

     ●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服务

     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是广州助残事业的一个品牌,免费为符合条件的16至45岁轻、中度智力残疾人提供以公益性生产为载体的职业康复培训,以及提供社会适应能力培训、推荐就业和就业跟进服务。

     目前展能中心开设了印刷后工序、缝纫、餐饮服务、场地内外清洁、绿化栽培、广绣制作、油画制作、计算机专业及文化课程、艺术课程、体能康复课程(包括太极拳),为学员生活自理能力、实用劳动技能和适应社会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培训环境和载体。推荐达到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学员公开就业,并提供就业跟进服务。

     ●精神残疾人康复培训服务

     精神病患者康复过渡期需要生活照顾、生活与劳动技能训练,可以联系咨询广州市康宁农场这家公办康复培训机构。康宁农场按照精神病“功能训练、全面康复、融入社会”的康复治疗基本原则,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康复模式,提供住场康复培训、社区拓展康复服务、精神康复者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残疾人就业服务

     广州市残疾人就业培训服务中心可以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结合残疾人的特点、文化素质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定向岗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适应性训练等内容。培训的形式多样化,有服务窗口接待、招聘会、电话、短信、网络、上门等形式,以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增加就业机会。

     ●公办残疾人托养服务

     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是国内至早的公立残疾人托养机构,专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和肌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或基本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护理、康复、特殊教育、职业训练、医疗保健等综合服务。目前入住托养残疾人480名,大部分为孤残人士。该院的特色是,在对残疾人提供托养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康复训练及职业训练,搭建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帮助能力较好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无障碍。